Tuesday, July 13, 2010

一则消息震动大盘 A股可能出现两种极端走势

  新公司引爆基金经理跳槽大战

  盛夏已至,基金招聘市场的热度也越来越高,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有多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明星基金经理已有去意,即将发生变更。与此同时,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公司日前获批,还有七、八家新公司正在证监会审核过程中,这成了基金经理跳槽大戏上演的催化剂。

  挖角大戏开始上演

  作为市场沉寂两年后获批的基金公司,纽银基金让广大投资者充满好奇与期待。据悉,纽银基金由中国西部证券和美国纽约梅隆(BNY Mellon)共同投资2亿元人民币合资建立。纽约梅隆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家银行,也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只股票。截至2010年4月底,其资产管理规模逾1.1万亿美元,位于全球前列;其托管资产规模达22.4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一。

  作为这么一家巨无霸外资旗下的基金公司,纽银基金在人员招聘市场也成为了热门。按目前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规模,大的有数十人,再小也有10余名研究员,再加上基金经理、交易部门,需求量不小。据透露,目前正在证监会审核过程中的新基金公司成立申请有七、八家,还未正式获批的基金公司虽不会大规模招人,但会储备一批核心骨干,这个巨大的人员缺口势必让新公司成为今夏招聘市场的主角。

  此外,纽银拟任CEO胡斌投资出身,也成为一些人看好纽银基金的一个理由。据介绍,胡斌在纽约梅隆从事投资管理工作逾十年,曾担任其资产管理子公司 Standish Mellon副总裁,并发起设立了旗下对冲基金子公司--系数全球公司Coefficient Global,兼任两只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

  据悉,不少新公司已接触了众多业内人士,特别是那些头顶金牛基金光环的基金经理,有家新基金公司已最终敲定一位获得过金牛基金称号的基金经理前来担纲投研核心。新公司积极挖角,老公司那儿也是风声鹤唳。日前,上海一家老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生出去意,多家基金闻风而动,争相招揽,不过这位享有盛名的投资总监最终可能还是将选择私募。

  与此同时,上海一家金牛基金公司中多名骨干基金经理面临"流失"风险,有两位获得过金牛基金称号的基金经理已确定即将离职,其中一位将出任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一职。一位业内人士说,这也印证了业内的一句评论,对于金牛奖,基金公司是又喜又怕,喜的当然是公司业绩有了权威性的认可,怕的则是基金经理一旦拿了金牛奖之后,名气陡增,身价倍增,一时间成了外界争相挖角的对象。

  基金经理重新定位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共有118只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更,当然不全是基金经理离职,有增加基金经理,也有内部互换、职务提升,但市场最关注的还是其辞职投身私募行业或是加入其它基金公司。

  对于基金经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现状,有基金公司高管认为,这是由市场供给需求关系所决定的,基金业的扩容、新基金不断发行,使得这个行业对于投研人员需求不断上升,而成熟的基金经理总量有限,造成供不应求。由此,一方面造成基金经理"一拖二,一拖三"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则是离职变更现象增多。人员的频繁流动导致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较短,年轻的基金经理纷纷上阵。统计显示,基金经理从业年限不足1年的占到基金经理总数的近三成,80后基金经理所占比重在扩大,而从业经验在10年以上的,还不足1%。

  不过,基金经理的流动也有有利的一面,即给原公司腾出了新的岗位,使得一批新人有机会成长。同时,也不是所有基金公司都靠外部挖人增强投研实力,许多公司选择内部培养。一位投资总监表示,在投研团队中,最需要的是大家的了解、配合,其中包含有很多个人的因素,只有相互认可的人,才可以在一起有良好的合作,否则,要么是内耗,要么就是有人再寻他处。所以招人,必须要考虑投资文化,新来的人能不能认同公司的投资理念,能不能融入投研团队,而且如果要挖人势必要开出高薪,这就可能对原有队伍埋下不平衡因素。

  同时,针对明星基金经理的强势地位,不少基金公司也在寻求良策,有公司着力加强研究员队伍建设,保证有人随时能顶上;还有基金公司已准备向海外学习,干脆重新定位基金经理岗位,分解相关工作,将选股的工作交给行业研究员,而基金经理只需要负责大类资产配置,行业权重的调整,这降低了基金经理进入门槛,但也削弱了基金经理的魅力,孰优孰劣,还需拭目以待。 (中国证券报 徐国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