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9, 2009
中国私募基金正经历成长期阵痛
中国初生的私募基金产业正在经历成长期的阵痛。
中国本土私募基金中,包括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Bohai Industrial Investment Fund Management Co. Investment)和厚朴投资管理公司(Hopu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等一些公司由于熟悉本土情况并且在政界广有人脉而被认为独具优势。然而,当前的金融危机正在暴露出这些公司的一些软肋。业界观察人士称,金融危机将使一些弱势公司被淘汰,其他公司将被迫作出改变。
软肋之一:作投资决策有时需过多考虑政治因素,而非投资回报。
璞玉投资管理公司(Jade Invest)的主管合伙人孔翔飞(Ludvig Nilsson)称,接近权力中心的价值在于,你可以对决策层施加影响;但有时候决策层也会对你施以影响。
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就是一家由政府牵头成立的基金,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td.)持有其53%股权。该基金于2006年在高层官方支持下成立,在某些领域和交易方面该基金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然而,这同时也意味着,该基金不得不将大量资金花费在其总部所在地天津。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首个投资项目便是2006年末对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Tianjin Pipe (Group) Corp.))的投资,后者是一家天津政府掌控的石油套管生产公司。
而以厚朴为首的、由四家投资方组成的财团此前从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 BAC)手中收购了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73亿美元股票,当时有猜测认为厚朴迅速将股票倒手获利。
而实际上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只由顶级交易能手方风雷成立的基金不仅未出售上述股份,而且还有意将其握在手中至少两年;并且在上述股份中,厚朴所持有的份额占据较大比例。
对于厚朴成为建设银行重要股东一事,私募基金圈内人士说,必须有政府机构的首肯厚朴才会接盘建行股票,但这也使该基金难以迅速倒手抛出股票。尽管厚朴已经因其投资遭受非议,但该基金的平均回报率还是达到30%。
除了受到政治因素影响这一特点之外,这个刚刚起步的行业还存在另一个弱点:即缺少经验丰富的经理人。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很多基金经理中的新手能够在2007年和2008年初亚洲经济强劲增长的环境下融得上千万资金。对于那些争先恐后加入中国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增长前景则尤为诱人。然而中国的私募基金大部分是由看到发展机遇的银行家和企业家发起的,而不是私募基金的专业人士。
有些时候,经验不够的还不单单是基金经理人,很多中国投资者对于将控制权交给基金经理人抱着警惕的态度。按照传统的私募基金模式,有限责任合伙人可以分享部分获利,但不能参与投资决定,但这种模式在中国并不总能行得通。
据业内人士称,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就摒弃了上述传统模式,在该基金中,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方面具有更多的话语权。不过私募基金圈内人士也说,这给该公司带来了一些烦恼。例如,其创始人欧巍(Au Ngai)在执掌该公司两年之后离开了该公司,圈内人士认为他的离职说明该基金在结构和政治关系方面存在内部分歧。
China Venture研究部主管Young Zhang表示,中国投资者对于私募基金的运作并不熟悉,也不太适应,因此他们不是很愿意将资金交给普通合伙人去投资,不过一旦该行业成熟起来,情况将得到改观。
在金融危机洗礼之下,本土私募基金的能力将受考验。
中国监管层近年来已表示将发展本土私募基金业,尤其是人民币私募基金,以降低企业对银行融资的依赖性。
天津、杭州和上海均已采取了培育该行业以及鼓励成立私募基金的措施。据亚洲私人股本研究中心(Centre for Asia Private Equity Research)的资料显示,自2008年年初以来,人民币私募基金总共筹集了约165亿美元资金。
亚洲私人股本研究中心的董事总经理Kathleen Ng说,不少中国的私募基金公司正日渐成熟,并已逐渐了解予以投资者回报的必要性。
她还说,对于那些已经成立一段时间的本土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当前的金融危机将是对其能力的一种考验,因为这些公司投资组合中的某些企业正面临困境。
当然,在目前困难时期面临问题的并不只是本土私募基金公司。不过私募基金观察人士称,当前的环境将淘汰其中的弱势基金,长期而言对该行业有益。
China Venture研究部主管Young Zhang则表示,中国私募基金公司由于更加熟稔于本地市场并且拥有更好本地关系,因而有能力更好地施展其策略。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