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5, 2009

热钱大举涌港 香港内地急谋对策

  聚焦1 资金大举东来埋下“超级大炸弹”   □本报驻香港记者 高云岗 潘燕   香港媒体近期持续关注热钱涌港并流入内地的问题。   《香港经济日报》24日报道说,金融海啸后各国政府大松银根,这笔本来是为挽救银行体系的“救命钱”,一年后变成在资产市场兴风作浪的热钱。头戴“新兴”及“亚洲”两顶帽子的中资股则成为热门选择,今年以来,中国股票基金已吸资315亿港元,内地与香港股市新股集资额合共超过2500亿港元。该报当天题为《热钱再涌入资产价涨不停》的一篇报道说,分析人士认为,内地真正担心的是“通胀预期”下所产生的资产价格膨胀问题。今年以来上证指数累计上升超过8成,平均市盈率直逼30倍;内地楼市转趋炽热,部分城市的楼价已升至2007年的水平。在美元贬值、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格局下,热钱有再度大举流入内地的迹象,令资产价格问题更为复杂。   香港金管当局已紧急干预。香港金融管理局24日宣布,将于12月1日、8日、15日、22日及29日举行的投标中增发总值627亿港元外汇基金票据,以应付银行体系流动资金充裕。   同样在24日,香港金管局再向市场注资38.75亿港元,使本周五即27日的香港银行体系结余达3121亿港元,而正常的银行体系结余应为100亿港元左右。   据悉,自去年10月至今年11月中,流入香港的资金高达5675亿港元,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称其为“前所未见,闻所未闻”。为此,金管局大量承接美元沽盘,自去年9月起共向市场注入资金5877亿港元;期间为遏制流动性泛滥,金管局发行了超过3000亿港元外汇基金票据。   大量资金流入香港造成流动性泛滥,会助长资产泡沫的形成。香港恒生指数已自低位累计上升近100%,超过美国标普500指数同期61.6%的升幅;香港楼价飙升特别是“豪宅”创下“天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陈德霖20日撰文说,在全球低息环境和大量游资充斥下,香港明年要面对一个潜在风险,那就是资产价格上升过急,超乎实体经济的支持。   《明报》23日题为《资金大举东来资产泡沫隐患大》的社评说,欧美地区由于经济仍然疲弱,所以维持超低息环境是可以理解的,但背靠内地的香港形势却很不一样。这次金融海啸对香港的影响远低于欧美地区,但由于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港元跟美元挂钩,也进而令香港失去自行调节利率的空间。结果,本来经济形势不弱的香港也被迫维持超低息。这样一来,便埋下超宽松货币环境催生资产泡沫的危机。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明不担心欧美太早“退市”,反而担心他们太迟“退市”,因为届时香港资产泡沫的风险便会大增。陈德霖说,“防范资产泡沫形成,是香港最大的挑战。”   社评最后提醒说,美元及美息何时转势,没有人可以未卜先知。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若不加大调控力度,大量资金涌入香港再加上低息环境,势必令香港资产泡沫愈来愈大,结果为香港经济埋下超级大炸弹。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者雷鼎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热钱涌入香港主要与去年以来欧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的大量资金有关。由于当时市场缺乏投资机会,各方面投资风险较大,故大量资金处于“蛰伏”状态。随着市场信心恢复,热钱自今年3月起开始活跃,在推高欧美股市的同时,瞄准香港等复苏势头活跃的经济体并开始大举流入。   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苏志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形势与2004至2007年类似,香港又将成为国际资金热炒人民币升值的热点。美国维持超低利率,内地恢复高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及港元被动贬值,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这些因素使得香港成为最易形成资产泡沫的地方,对此风险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近期许多香港分析人士指出,热钱涌港,一是推高香港本地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二是以香港为中转流入内地。在内地货币供应量持续高企、楼市股市泡沫隐现的背景下,大量热钱流入必将继续推高资产价格,加速楼市股市泡沫形成速度;另一方面,外币热钱流入将迫使央行向市场释放大量人民币以进行对冲操作,对通胀形成压力。   雷鼎鸣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香港经济复苏势头不及内地,加之香港楼市及股市容量有限,可以断定境外热钱涌港主要是冲着内地复苏概念而来。他表示,热钱之所以取道香港是因为这里有两大优势:一是资金在香港进出自由,热钱既可以香港股市为平台炒作中资股,借内地复苏概念获利,又可规避内地对海外资金进出的监管,资金流速和安全性相对较好;二是香港与内地有成型的地下资金融通渠道,热钱可以香港为中转流向内地股市楼市套利。   《信报》24日报道说,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促使热钱持续流入香港及内地,导致资产价格飙升。摩根大通中国市场主席李晶表示,香港部分豪宅已经出现泡沫,内地部分城市的楼价也有泡沫化迹象。《信报》的一篇报道引述瑞银、高盛等机构的分析报告说,鉴于美元贬值且境外资本流入增加,人民币面临日益增加的升值压力;如果人民币汇率再一次开始缓慢升值,且未来升值预期进一步提高,可能吸引更多热钱盯上人民币并流入内地,从而导致内地更加难以控制流动性过剩。   聚焦2 跨境手段多样控制热钱难度加大   □本报记者张莫   从香港到内地,伴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热钱再次成为困扰监管部门的一道难题,更多的人正在为“中国热钱之痛如何化解”寻找一个合理的答案。   推升香港热钱规模上涨的因素众多,但终究离不开一个词———“中国因素”。   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市场的冷暖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美国市场、东南亚市场以及中国内地市场。不论囤积在香港的海外资金是否直接意在进入内地,其着眼点都是中国市场的短期增长和长期发展。   中国建设银行(6.01,-0.09,-1.48%)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香港的吸引力在于其资本流动不受管制,是国际资金的自由进出港,且背临中国内地。   “在香港,有很多和人民币相关的金融衍生品,NDF(海外无本金交割)就是其中一种。”鲁政委说。而从数据来看,目前,一年期人民币NDF正在不断走强。   赵庆明说,大部分在香港“趴着”的热钱并不是在进到香港之初就为了借道香港涌到内地,但是这些资金趴在香港,一旦有机会,也不会放过进入内地的可能。   鲁政委说,目前香港的资金进入内地有几个途径。一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家对FDI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一些修改,国家审核流动资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国家为了“保出口”,对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管制有所松动,通过贸易渠道将不明资金转移进来的操作更加不易被监管部门察觉。另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地下钱庄。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些金融机构通过货币互换的手段能够实现这种地下钱庄式的“资金转移”,有的规模能达到几亿甚至几十亿人民币。“一些人为了能够把香港的钱倒腾进内地,不惜支付5%的手续费,对于上亿的资金,5%的成本绝对不是小数目。但是,据我了解,大批的人等着要通过这种非法渠道把钱转移到国内来。”这位业内人士说。   “即使大部分囤积在香港的资金没有进入内地,只是在香港市场上炒买炒卖,但是H股和A股的联动性本身这么强,一点点香港市场的风吹草动就会在内地市场上产生泡沫效应。”赵庆明说。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撰文指出,内部充裕的流动性加上外部加剧流入的短期国际资本,导致至少未来9个月时间内(在美联储步入加息周期之前),中国国内将面临显著的流动性过剩。过剩的流动性很可能将造成通胀压力或资产价格泡沫。目前市场达成的共识是,受制造业产能过剩以及农产品(12.30,0.27,2.24%)供求大致平衡的影响,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通货膨胀率不会显著上升,因此,资产价格泡沫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风险。   热钱的加速涌入及其带来的风险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据媒体报道,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部门在今年四五月份就对跨境资金流动形势提出预警,称外汇净流入的压力越来越大,应当考虑使用市场手段予以调节。   曾有专家建议通过人民币一次性升值来打消热钱的涌入冲动。“这个想法并不现实,一次性升值的幅度到底为多少才合适?幅度小的话市场的预期仍然不能被打消,幅度大的话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又没有这个接受能力。”赵庆明说。他指出,人民币从2005年7月汇改以来一直在小步快跑式的升值,但是升值预期随着升值“水涨船高”,所以用升值来解决“升值预期”并不现实。   赵庆明表示,目前针对热钱,监管部门一方面需要尽量分化升值预期,另一方面加强监测。“要加强对热钱进入的灰色渠道的监测和管理,堵住这些可能的路径。目前对中国而言,外需仍然面临不确定性,用汇率的方式来堵住热钱的冲动并不可行。”他说。   聚焦3 热钱引发东亚资产泡沫之忧   □本报记者王云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率仍然保持低位,过多的流动性在全球涌动,一些新兴经济体成为热钱觊觎的对象。   据路透社报道,亚洲开发银行24日在一份名为“亚洲债券观察”的报告中称,新兴东亚地区经济迅速反弹、货币大幅升值以及利率较高,吸引大量海外投资和资本流入,这可能会造成区内经济不稳定。亚洲开发银行所指的新兴东亚地区包括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日前在接受法国《世界报》专访时指出,一些新兴经济体目前有资本流动失控、泡沫成形、储备增加的风险。“这些国家的利率高于发达国家,汇率的压力较大,”布兰查德表示。   美国《华尔街日报》文章指出,对各国政府和央行刺激复苏的举措可能带来不良副作用的担忧正在与日俱增,这种副作用就是在亚洲尤为明显的房地产、股票和外汇市场的资产泡沫。   世界银行此前曾警告说,东亚一夜之间重新涌现出的数十亿美元投资资金增加了对亚洲股市和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和越南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泡沫的担忧。   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鲁里埃尔·鲁比尼近日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指出,自今年3月以来,各类高风险资产———股票、石油、能源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一直在强劲上扬,新兴市场资产类别(新兴市场股票、债券和货币)的上涨幅度则更大。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受益于近零利率和定量宽松政策带来的一波流动性。但助长这轮资产泡沫的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由所有利差交易之源动力造成的美元疲软。   鲁比尼还表示,美元已成为利差交易的主要融资货币。那些做空美元、以很高的杠杆买入高收益资产和其它全球性资产的投资者,他们简直是在以负利率(年化利率为负10%或负20%)借入美元。利差交易持续的时间越长、规模越大,同时资产泡沫变得越大,那么随后资产泡沫破裂的规模也就越大。美联储和其它政策制定者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制造一个极其可怕的泡沫。他们无视于此的时间越长,市场未来下跌得就越惨。   目前,部分新兴经济体已开始采取措施控制热钱流入。路透社报道,亚洲开发银行区域经济整合办公室高级顾问赤松范隆24日称,若政府或货币当局试图限制资本流入短期流动性领域,他认为这是合理的,因这种流动可能令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遭到破坏。路透社文章说,印尼央行正研究限制外资持有一个月期印尼央行存单(SBI)的可能,作为控制热钱流入的方法之一。赤松对此举表示支持。(经济参考报)

No comments: